
1962年,中印边境战争爆发配资专业证券配资门户,印度退役准将阿玛吉特·巴尔和他的战友们被中国军队俘虏。回顾这场战斗,巴尔表示,尽管印度军队表现得很勇敢,但实际情况却大不相同。刚开始时,战斗尚未激烈,部分印度军官甚至选择逃跑,连指挥官也弃兵而逃,真是令人大跌眼镜。
一、被俘过程
巴尔,1941年出生,1961年加入印度陆军,1962年成为一名年轻军官,隶属于印度陆军第7步兵旅,并在阿格拉的第17伞兵野战团服役。除了参加1962年的中印边境战,巴尔还参与过1965年的卡奇行动和1971年的印巴战争等。
1962年10月19日,巴尔所在的第7旅进入克节朗一带,和中国军队展开作战。没想到,这场战争让他陷入了极大的困境。战斗开始时,中国军队的炮火迅速袭来,紧接着是密集的枪火。印度军队完全没有意识到解放军的战斗力如此强大,战斗初期,巴尔与他的40多名战友的通讯几乎被切断,只能在茂密的森林中与中国军队周旋。
展开剩余70%虽然印度政府已派出运输机运送武器和食物,但由于森林茂密且运输机飞得很高,巴尔和战友们难以接收到物资。上午9点,解放军的炮火几乎摧毁了克节朗一带的天空,巴尔和战友们只能与解放军对抗。但很快,他们弹尽粮绝,最终成为中国军队的俘虏。
巴尔回忆被俘的情景时说:“对任何士兵来说,被俘都是不幸的,但我为我的战友们没有考虑过撤退而感到骄傲。”在被俘后,巴尔等人的枪支被没收,四天后,他们被送往战俘营。在营地里,大约有500名战俘,每天都有专门人员为他们做饭,食物虽然简陋,但比中国普通百姓的食物还要丰富。
在战俘营里,除少校和中校之外,其他印军战俘没有任何外出限制,可以随时交流。营内经常播放象征中印友谊的歌曲,还会通过翻译员进行思想工作,向战俘们解释,中印边境战争的真正受益者是美国,而不是印度。
虽然巴尔和战友们一度计划逃跑,并通过“生病”来收集药物,但他们的越狱计划最终未能实施。不久后,他们收到即将被释放的消息,但令人意外的是,印度陆军总部却发来了电报,称巴尔“失踪”,并且“很可能已经死亡”。
二、插翅难逃
尽管巴尔和他的战友在战斗中没有考虑撤退,但很多印度军官却在压力下选择了逃跑。1962年11月中旬,解放军第130师在中印边境获得了意想不到的胜利,印度军队几乎全军覆没,狼狈逃窜。
然而,作为指挥官的54军军长丁盛对此十分愤怒,他大发雷霆:“说好的关门打狗,门关了,狗呢?”原来,解放军54军为了彻底击溃印军,实施了反歼作战计划,通过攻坚、穿插、迂回、分割等战术,试图一举消灭印度军队。然而,印军不仅没有抵抗,反而在短短10个小时内全军溃逃。
这场突如其来的胜利令解放军欢欣鼓舞,但丁盛却十分失望,因为原计划是要将敌军完全歼灭,而非让他们逃之夭夭。
战后,印度军方对这场败北感到震惊。解放军仅用10个小时,就将印军的王牌第4师第11旅打得溃不成军,甚至连最精锐的部队也没能抵挡住解放军的进攻。
巴尔退役后曾表示,印度在这场战争中失败的原因,主要是其战略落后于中国。他透露,解放军发现,印度军队甚至还在使用一战时期的老式步枪,只有少数士兵才拥有半自动步枪,而且机枪的数量也非常有限。印军建造的碉堡看似坚固,实际上不过是木桩和树枝拼凑的简易结构,随便一颗手榴弹就能摧毁。
然而,最致命的因素还是印度军官的领导能力问题。巴尔提到,印度军队的指挥官考尔在战斗中临阵逃脱,直接离开了战场。失去了指挥的印度部队四散逃命,完全丧失了组织性,结果不得不放弃抵抗。
对于解放军来说配资专业证券配资门户,印度军队的逃亡并没有让他们感到意外,反而更加坚定了中国军队的决心。面对如此不堪的印军,解放军并未松懈,继续展开追击,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。
发布于:天津市睿迎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